佛像展览馆

佛像展览馆

地点

仰光大金塔的西北角


开业日期
1991年4月17日

大佛展览馆位于仰光大金塔的西北角,向公众开放展示这座大殿的前身是佛陀扎延提法堂。1989年,国家主导了与大金塔有关的三个重大项目。作为这些项目的一部分,大佛展览馆的改建工程于10月1日开始,将原佛陀扎延提法堂改造成两层的大佛展览馆,并于1991年4月17日开放。大佛展览馆底层设有 28 个部分,展示了释迦牟尼佛一生中的各个重要事件,例如:他的受孕和出生,他在宫殿中的生活,他的出家,他的苦行,他所经历的景象,他的开悟,他的第一次布道,耶舍和他的朋友的受戒,耶输陀罗的捐赠,罗睺罗的受戒,他在罗希尼河为和平而进行的布道,比丘尼僧伽的建立,对克玛王后的劝告,防止僧侣们表现出神奇的行为,阿毗达摩的教导,他在巴利雷亚卡森林的孤独隐居、对悉嘎拉的告诫、对阿果沙巴罗婆罗门的劝告、阿难的请求、《迦罗摩经》的布道、对病僧的照顾、对摩罗迦比丘的告诫、对摩诃沙罗的教导、接受五位比丘的施舍、提婆达多造成的分裂、阿阇世王的虔诚、对舍利弗的赞叹、安巴波离的供养以及他最后的涅槃。这些事件通过绘画、雕塑和模型来描述,并配有丰富多彩的灯光和音响系统。此外,还有地图展示佛教从菩提伽耶传播到缅甸的过程。上层有 28 幅描绘佛陀积累波罗蜜的绘画,以及 6 幅描绘第一次结集的壁画。

乔达摩佛陀的简要过程

 1.    成为乔达摩佛陀的预言人生     =   隐士苏梅达的一生

2.     佛陀的预言宣言   =   迪平卡拉神

3.     预言宣告日    =    卡森的满月日(五月)

4.    隐士苏梅达的出生地    =  阿马拉瓦蒂乡村

5.      预言宣告之地      =     拉玛市

6.      未来佛的最后一世    =    毗湿奴王

7.    成为未来佛的修行    =    世间智、心智智、佛智。။

8.     未来佛妻子的名字    =    须弥陀(耶输陀罗公主)

9.   修行与努力时期     =    四劫十万大千世界(佛教中指无数界或世界)

10.   未来佛的目标  =     为世界尽最大努力

11.    十波罗蜜 (Pāramitas)   =  布施(Dāna Pāramī)、持戒(Sīla Pāramī)、出离心(Nekkhamma Pāramī)、智慧(Paññā Pāramī)、精进(Viriya Pāramī)、忍辱(Khanti Pāramī)、真实(Sacca Pāramī)、决心(Adhitthāna Pāramī)、慈心(Metta)波罗蜜 (Pāramī)、舍 (Upekkha Pāramī)

12.    永久遗弃   =  材料、孩子、妻子、身体部位、生活

13.  成佛前的生活   =     在兜率天国土,有一位天神,名叫萨塔卡图。

14.   妊娠初期  =    星期四,大纪元(67)瓦索的满月日。

15.    未来佛国  =     米兹马地区,萨克坦国,迦毗罗卫国(尼泊尔)。

16.    未来佛诞生的城市   =   位于迦毗罗卫国与提婆提诃国之间。

17.     出生地 =   在蓝毗尼的娑罗树丛中

18.    出生日期   = 星期五,大萨卡拉贾时代第 68 年卡森月的满月日。

19.    一起出生   =   阿难兄长、菩提树、迦楼陀依大臣、未来佛妻(耶输陀罗)、侍臣遮那、大金罐四个、御马康达卡

20.     血统 =     皇室

21.     未来佛号   =  悉达多(能满足一切利益)xc

22.    未来佛的父亲  = 净饭王,统治迦毗罗卫国。

23.    未来佛的母亲=  斯里·玛哈玛雅·德维

24.   未来佛的继母  = Mahapajapati Gotami(室利玛哈玛雅黛维的妹妹)

25.    妻子  =  Yasodhara (also known as Bhadda Kṛṣṇa)

26.    儿子 =    罗睺罗

27.   母亲去世日期 =  未来佛诞生后第七天

28.    未来佛结婚的年龄 = (16)岁。

29.     耶输陀罗的父母  =     提瓦达哈 (Devadaha) 国王素帕佛 (Suppābuddha) 和阿弥陀佛 (Amida Devi)。

30.    未来佛在位年数  =  (13)岁,(年龄-16至29岁)

31.  三座宫殿                                 =  拉玛(冬宫)、苏拉玛(夏宫)、苏巴(雨季宫殿)

32.    四大征兆                             =  老人、病人、死人、苦行僧

33.   出世的时代                      =    (29)岁

34.    出家之年                         =  大纪元之年(97)

35.    放弃世俗生活的月份、日期和时间            =    星期一午夜,瓦索的满月日

36.  帮助人们放弃世俗生活             =    朝臣车匿和与未来佛陀同时出生的皇家坐骑坎塔卡

37.  禁止菩萨出家的魔鬼   =    一个魔鬼

38.    给菩萨供养袈裟的人    =  加蒂卡拉梵天王

39.    菩萨剃发处                    =    阿诺玛河岸

40.  受持菩萨头发舍利的人       =  因陀罗

41 供奉佛陀头发舍利的宝塔 苏拉玛尼宝塔(塔瓦蒂姆萨天堂)
42 接受佛袍的人 梵天之王,名叫 Garhtikaya
43 存放佛陀袈裟的宝塔 都萨塔(梵天世界)。
44 严酷苦行的意义 普通人难以养成的习惯
45 修行严酷苦行的地方 乌鲁瓦拉森林
46 修行严酷苦行的全年 6年(伟大时代97年至103年)
47 向佛陀供奉奶阿拉姆的人 一位名叫图扎塔尔的富婆
48 供奉佛祖牛奶的地方 Azapala Sate Kyoung,榕树脚下
49 漂浮金杯的河流 纳兰贾拉河。
50 向佛陀供养八把草的人 收割草的婆罗门名叫 Thawtiya ( Thoot Hti Ya)

51.    差点成佛的人来打扰  =    魔鬼

52.    获得知识   =    上夜得宿命智,中夜得天眼智,下夜得断烦恼智,证得无上佛果。

53.    成佛年龄 =    35岁

54.  成佛之年   =    大时代103

55.  成佛的月日时  =    卡森的满月日,星期三黎明

56.  佛陀诞生的地方  =    菩提树脚下,名为阿帕拉希塔的宝座

57.  佛陀的毕业典礼  =  乔达摩佛

58.  佛陀的盛世   =    一百年

59.  第一次讲经说法的地方  = 在巴亚纳提土地的梅加达翁森林

60.    说法日、月、时   =  大纪元103年,五都月圆之日,星期六日落前

61.    听闻佛法的人  =    在人民中,有五位沙门、神灵和梵天

62.    五位隐士的名字   =    阿欣·卡瓦尼亚 (Ashin Kawnanya)、阿欣·瓦帕 (Ashin Wappa)、阿欣·巴迪亚 (Ashin Baddhiya)、阿欣·马哈尔·南 (Ashin Mahar Nam) 和阿欣·阿萨齐 (Ashin Athhazi)

63.    第一个建立两个萨拉纳贡的人    =  塔普察 (Taputsa) 和巴利卡 (Banlik) 是来自奥卡拉帕 (Okkalapa) 村(有人认为是现在的仰光)的两个商人兄弟。

64.  佛陀给他们的东西 =  他的八根头发舍利

65.  存放佛陀头发舍利的宝塔 =    位于仰光市的仰光大金塔

66.  第一个建立三个萨拉纳贡的人  =    富豪Yasa和他的家人

67.  八项成就   =    魔鬼、召唤 Arlawakka 的食人魔、召唤 Nalargiri 的大象、召唤 Ingulimarla 的坏人、召唤 Seinsamana 的坏女人、召唤 Nandawpananda 的龙王、Baka Braham 和 Thitsakkaprivize

68.  Sāvaka,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摆脱世俗生活困扰的人 = Ashin Kawnanya 和 Subadddaprivize

69.  Aggatha Sāvaka 的右侧 =    舍利弗尊者

70.  Aggatha Sāvaka 的左侧   =  摩伽蓝尊者

71.    宗教教义  =  帕里亚蒂(Pariyatti)的宗教,帕蒂帕蒂(Patipatti)的宗教,帕蒂达(Pativedha)的宗教。

72.  道德准则=  道德、诚信和智慧

73.    佛陀制定的规则  =  中间路线(公平规则)

74.  成佛后对世间尽责的岁月   =  45年

75.  佛陀涅槃时的寿命  =    80年

76.  佛陀涅槃的年、日、月、时   =  大纪元148年,卡森月圆之日,星期二清晨。

77.  佛陀涅槃的地方  =  拘尸那罗国,马拉王的娑罗树林。

78.  佛陀遗体被火焚毁的年、月、日、时 =  大纪元148年,卡森的残月(12),星期日

79.  佛陀的遗体被火烧毁后,剩下的物质    =    2 篮(缅甸重量计量单位)

80.   ဓာတ်တော်ကြွင်းကျန်ရစ်စေရန် ဘုရားရှင်ဓိဋ္ဌာန်ရသည့် ရည်ရွယ်ချက်  =     ဓာတ်တော်များကို ပူဇော်နိုင်ရန်နှင့် သတ္တဝါများ ချမ်းသာတိုးပွားအကျိုးများစေရန်။

81.    佛陀的遗言  =  凡事都要小心,因为一切形式和名称的出现都可能被毁灭。

28 个部分展示了乔达摩佛陀一生中不同的重大事件
1. 未来佛的诞生

未来佛悉达多王子于大纪元67年瓦佐月满月日星期四黎明,在摩耶夫人的子宫中受孕。摩耶夫人怀上未来佛时,梦见一头庄严的白象环绕着她,并从右侧进入她的子宫。
未来佛于大纪元68年卡森月满月日星期五在蓝毗尼的娑罗树林中诞生。未来佛诞生后,立即向北行走七步,宣说:“我是世界上最庄严的;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是世界上最值得赞叹的。”

2. 未来佛过着王子般的生活

未来佛十六岁时,净饭王为他建造了冬宫罗摩、夏宫苏拉玛和雨季宫苏婆,并让他依次居住在这三座宫殿中,以防止他隐居。国王将未来佛悉达多王子迎娶了如金般精致的耶输陀罗公主,并让他过上了奢华的王子生活,尽情享受五欲的快乐。

3. 悉达多王子,未来佛,见到四大征兆

大历96年瓦佐月圆之日,未来佛陀乘坐四马拉的马车前往皇家园林,途中看到一位老人,意识到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变老。又一次,未来佛陀看到一位病人,意识到自己终有一天也会生病。又一次,未来佛陀看到一位死人,意识到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死去。再一次,他看到一位苦行僧,他觉得苦行僧的修行和品行将利益一切众生,并能引导众生脱离生死。

4. 未来佛出家

觉悟到老、病、死的规律后,未来佛陀心生警觉,决心隐居苦行。大历97年瓦佐月圆日星期一午夜,未来佛陀召集侍臣车匿,骑上御马坎塔卡,踏上隐居之路。抵达阿诺玛河后,他打算独自隐居,便将袈裟和坐骑交给车匿,送他返回都城。

5. 未来佛修行严谨

未来佛在乌鲁维拉的森林里修行。最初,未来佛乞食。后来,他在饮食方面变得简朴。他只吃一粒米,一粒绿豆或一勺煮熟的豆水。由于营养不良,他变得消瘦、苍白、虚弱。他的头和脸皱缩得像在烈日下晒干的嫩葫芦。他的皮肤干燥发黑,像芒果或臭虫的背部。当他用手掌抚摸身体时,体毛脱落。他的肋骨就像破败的旅舍里歪斜的椽子。他的臀部像骆驼的蹄子一样皱缩。当他触摸腹部皮肤时,他抓住了脊椎。当他站起来时,他跌倒了。他发愿获得无所不知,因此修行了六年如此严酷的苦行。

6. 佛陀获得觉悟

佛陀在六年严酷的苦行之后仍未能证得一切智,于是他转入中道,修习入出息观,并进入并安住于第四禅。为了获得力量,他乞食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大纪元103年卡森月圆之夜,星期三,他盘腿坐在大菩提树下的阿帕拉希塔宝座上,在日落之前降服了魔罗众生。在上弦月,他获得了宿命智。在中夜,他获得了天眼智。在下弦月,他获得了烦恼尽头智,获得了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然后,他宣说了以“在无尽的轮回中”开头的偈语。

7. 佛陀宣说第一教法

佛陀成佛后,心想如果向沉溺于感官享乐的众生说法,他们无法理解,最终只会徒劳无功。然而,在梵天娑婆提的恳求下,佛陀环顾四周,寻找最适合说法的对象,并看到了先前的同伴——五沙门。佛陀随后前往五沙门所在的弥迦陀耶森林。在大纪元103年瓦佐月圆之夜,也就是星期六的傍晚,太阳即将落下,月亮即将升起之时,佛陀首次说法,名为《法轮》,开篇即为:“比丘们,生死两边。”

8. 耶舍出家

富商之子耶舍沉迷于女乐,只欣赏女乐。一天夜里,他半夜醒来,发现女乐师们睡得乱七八糟,如同墓地一般。他厌倦了感官享乐,便离开寝宫,来到弥迦达耶森林,在那里遇见了佛陀。佛陀说法,耶舍即证得了初果。耶舍的父亲和妻子苏迦塔前来寻找失踪的儿子,遇见了佛陀。听闻佛陀说法后,他们皈依了三果。耶舍继续修行,证得了更高的三个果位,成为阿罗汉。富商夫妇是第一批皈依三果的人。

9. 耶输陀罗敬礼佛陀:罗睺罗请求继承遗产

佛陀在两位大弟子的陪同下,进入了耶输陀罗的寝宫。耶输陀罗双手按于佛陀足背,恭敬地行礼,并流下了眼泪。净饭王告诉佛陀,未来佛陀在森林中修行严酷的苦行时,耶输陀罗却过着苦行的生活。佛陀随即宣说了《旃陀迦叶本生经》。
在耶输陀罗的催促下,儿子罗睺罗向父亲佛陀请求遗产。佛陀任命舍利弗为戒师,让罗睺罗出家为沙弥,并将佛法传承给了这个孩子。

10. 佛陀在罗希尼宣说和平教诲

迦毗罗卫国和拘利国的农民为两国之间罗希尼河的河水使用权发生争执。两国国王准备开战。佛陀为了避免流血冲突,来到两军之间,站在罗希尼河上,宣说和平的教诲,劝诫他们不要为了一点毫无价值的水而牺牲宝贵的生命。战争就这样避免了,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11. 佛陀允许女性建立比丘尼教团

佛陀在迦毗罗卫国期间,他的继母乔达弥曾三次请求允许女性出家为尼,但未获成功。佛陀在毗舍离国时,乔达弥带着五百名剃发身着黄色衣裳的释迦族妇女前来觐见佛陀。
应阿难尊者的请求,佛陀准许继母乔达弥成立比丘尼僧团,条件是她们必须遵守八重戒。

12. 佛陀教导克玛女王

美丽的克玛王后,因美貌而自傲,避开了佛陀,因为佛陀曾教导人们,美貌的瑕疵是令人厌恶的。王后听到一首歌颂维卢瓦纳寺的美景,便前往那里。令她惊讶的是,她看到一位比她美丽数倍的女子,正在寺里为佛陀扇风。然而,就在王后注视着这一切的时候,这位为佛陀扇风的美人却日渐衰老,最终因体弱多病而倒下,呻吟不止,最终死去。克玛王后领悟了生命的轮回,幡然悔悟。王后接受了佛陀的指引,出家为比丘尼。

13.佛陀禁止僧人展现超人的力量

王舍城有一位富人,在一根 60 肘尺(90 英尺)高的杆子顶上悬挂一个檀香木钵,并宣称如果有僧人自称是阿罗汉,并能飞天遁地、拿走钵,他就愿意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包括自己和家人,都送给他做奴隶。由于无人能出此下策,城里的人都喝得酩酊大醉,便讥笑他道:“难道就没有阿罗汉吗?” 比丘品朵拉·巴拉德瓦阇听闻这番嘲讽之语,认为此言有损佛陀的教法,便前来施展此招术。全城哗然。佛陀得知后,召见了品朵拉·巴拉德瓦阇。佛陀立下规矩,从此以后,任何比丘都不得显示超能力。

14.佛陀宣说阿毗达摩

佛陀在天神三十三住处度过了第七个雨季安居。他盘腿坐在宝座上,向以他母亲天神为首的天神和梵天们宣说阿毗达摩。佛陀每日到访人间,并在檀香林中用餐。在那里,他向舍利弗复述了在三十三住处宣说的阿毗达摩概要。神圣的双像继续在三十三住处宣说阿毗达摩。在安居期间宣说阿毗达摩之后,佛陀于泰顶月圆日,沿着从三十三住处到三迦舍的红宝石阶梯,降世为人。

15. 佛独住波利耶迦林

佛陀在高山比丘(Kosambi)的瞿悉达摩寺(Gositarama Monastery)居住期间,一位戒律大师与一位佛法弘法僧之间发生了争执,争执的焦点在于将未用完的水留在浴室的钵中。僧人们不顾佛陀的劝告,执意发展争执,并传遍了整个僧团,在家人乃至梵天之中。佛陀希望独处,便离开了僧团,前往波利列亚卡森林(Parileyaka Wood),在那里过着隐居的生活,在那里,大象和猴子侍奉着他。

16. 佛陀教导辛加拉青年

佛陀看到一位辛加拉青年,头发和衣服都湿透了,正向罗盘的方位行礼。经询问,青年解释说,他正在向父母教导的六方行礼。佛陀向青年解释,六方分别代表母亲、父亲、老师、丈夫、妻子、儿子和女儿,并解释了他们各自的职责。(《辛加洛瓦达经》体现了佛陀教导的、缅甸人践行的父母和老师的职责。)

17. 佛陀驯服阿科萨巴拉德瓦佳婆罗门

不空婆罗门因本族婆罗门频频入僧团而恼怒不已,便怒斥佛陀,咒骂亵渎神明。佛陀默许了这些恶毒的谩骂,并问婆罗门:“假设你的亲戚到你家来,不接受你供养的食物就走了,食物会留在哪里?”婆罗门说食物会留给他。佛陀说:“我不接受你这百般无礼的咒骂。它们现在留在你身边。”佛陀开示如何以不嗔来克服嗔。

18. 辛·阿南达请求八项恩惠

佛陀完成二十次雨季安居后,需要一位常任贴身侍者。佛陀要求僧侣们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僧侣们敦促表兄阿难陀向佛陀请求允许担任贴身侍者。阿难陀表示愿意侍奉佛陀,但条件是允许他不接受四种他不愿得到的奖赏,并允许他享有四种他希望享有的特权。他不愿得到的四种奖赏是:供奉佛陀的华丽袈裟、供奉佛陀的食物、在香房中与佛陀同住以及随佛陀出席各种请柬。他希望享有的四种特权是:佛陀应邀随佛陀出席各种请柬、佛陀为阿难陀说法、在他不在时为他复述佛陀的教诲以及允许阿难陀随时带领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前来朝圣。阿难陀 (Shin Ananda) 获得了他所请求的恩惠,此后他一直侍奉佛陀,直到佛陀涅槃。

19.佛陀教导迦罗摩迦子

迦罗摩部族的男子来到佛陀面前,问道:“云游婆罗门们不断宣说,只有他们的教义才是真理,他们却谴责他人的教义。究竟谁的教义才是真理?”佛陀宣说了《缘起经》(Kesamutti Sutta),其中写道:“不要因为任何教义符合口耳相传、文字记载或传统传统,就认定它是真理。抛弃那些你个人认为错误的教义,相信那些你个人认为有益的教义。”

20.佛陀照顾生病的僧人

佛陀在阿难陀的陪同下,在绕行途中遇见一位老僧,他患腹泻,在自己的粪便中翻滚翻腾。佛陀询问后,老僧告诉佛陀,他没有人照顾他。佛陀亲自用温水为病僧洗身,并悉心照料他。之后,佛陀召集僧众,并嘱咐他们要互相照顾。佛陀告诉僧众:“比丘若欲侍奉我,亦须侍奉病人。”

21.佛陀教导摩罗迦子

佛陀在祇园精舍时,比丘摩罗迦子来见佛陀,说道:“佛陀还没有说过世界是常还是非常。如果佛陀不知道,就让他承认吧。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澄清,我便退僧。”佛陀说:“我不教无果之法。无论世界是常还是非常,生、老、病、死总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被箭射中,在开始试图拔箭之前,他知道箭是从哪个方向射来的、是谁射的、用什么弓或弩,他只会死。你自己已经体验过身体的痛苦。你必须记住我所教的,而不是我没有教的。”

22. 佛陀教导玛哈萨拉婆罗门

摩诃撒拉婆罗门拥有八十万财产,他把所有遗产都分给了儿子们。儿子们疏于照顾父亲,父亲如今一贫如洗,不得不四处漂泊,勉强维持生计。他来到佛陀面前,佛陀赐给他一首四偈颂。婆罗门在众人面前诵读了这四偈颂。众人听后,纷纷斥责他的儿子们。儿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开始照顾父亲。婆罗门为了表示感谢,将自己得到的缠腰布献给佛陀,并成为了一名在家弟子。

23.佛陀接受般若婆罗门的供养

五行婆罗门正在用餐时,佛陀端着钵盂走近。婆罗门的妻子在佛陀身后示意佛陀,表示他们没有食物可以供养。婆罗门注意到妻子的举动,便问佛陀:“鉴于我没有先供养食物,请问将已经开始吃的食物供养佛陀,佛陀会接受吗?”佛陀回答:“供养食物,可以在开始吃之前、吃的时候或吃完剩下的食物中取用。比丘们不应该对供养的食物表示赞赏或贬低。”

24.提婆达多制造分裂

提婆达多意图分裂僧团,便前往佛陀处,提出五项新的戒律。这些戒律包括:比丘应终生居住在森林中;应托钵而不得接受邀请;应仅穿着从垃圾堆捡来的破布制成的袈裟;应居住在树下而非棚屋中;以及应终生不食鱼肉。佛陀拒绝了这些建议。提婆达多声称佛陀偏爱僧侣的奢华生活,于是分裂了僧团,并带走了那些支持他的僧侣。提婆达多因这些不善之举最终被大地吞噬。

25. 阿阇世王顶礼

阿阇世杀父频毗娑罗王后,心境开始失衡。他寻求各种方法来平复心绪。耆那教主耆那在月圆之夜,派五百名骑着五百头牛象的美女侍奉阿阇世,前往佛陀处。阿阇世看到佛陀周围环绕着一千二百五十名宁静祥和的僧侣,气氛十分祥和。他赞叹这宁静祥和的氛围,并为此赞叹不已。他聆听佛陀的教诲,成为一名在家弟子。

26. 舍利弗赞颂佛陀

辛舍利弗虔诚地崇敬佛陀的无上智慧,宣称佛陀过去无与伦比,现在无与伦比,未来也无与伦比。佛陀问他:“你知道在我面前出现过的佛、正在出现过的佛和将要出现的佛的心吗?”辛舍利弗回答说他不知道。“那你为何要赞颂佛陀呢?”佛陀问道。辛舍利弗回答说,他之所以敢于宣说,是因为他完全信服并崇敬佛陀圆满无边的智慧。

27.佛陀接受安巴帕利的邀请

佛陀在毗舍离国妓女安巴帕里的芒果园里暂住,安巴帕里邀请佛陀到她家化缘。佛陀接受了邀请。离车国的统治者试图从安巴帕里手中收买化缘的权利。安巴帕帕里拒绝后,他们来到佛陀面前,递上邀请。佛陀谢绝了邀请,称他已经接受了安巴帕里的邀请。

28. 佛入般涅槃

佛陀在八十岁时,完成了四十五次雨季安居后,舍身成佛。佛陀在僧侣的陪伴下前往拘尸那罗。尽管患有腹泻,他仍为僧侣们进行了最后的布道。佛陀于大历148年(公元前543年)卡松月满月的星期二,在末罗国王的宫殿中涅槃。
卡松月第十二个亏缺的星期日,佛陀的遗体被火焚烧。在场的国王们因佛陀的舍利而发生争执,准备开战。婆罗门多那将圣物公平地分配给所有在场的国王。他自己只得到了一个用来量取舍利的杯子。

六幅描绘第一次公会议的壁画

六幅描绘第一次公会议的壁画